光明日报:让运动热情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资料图片)
大运会赛场上健儿们尽显青春朝气,赛场外的运动热情同样火热。高架桥下人头攒动的篮球场、社区里随时开打的乒乓球赛、环城绿道上来往穿梭的骑行车流……身处成都,总能在街头巷尾与运动不期而遇,让人清晰感知到这座城市涌动的体育脉搏。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传递体育精神、引领全民健身风尚提供了宝贵契机。以打造“世界赛事名城”为目标,成都在大运会筹备过程中坚持场馆惠民、体育惠民、文化惠民、环境惠民,充分借助赛事的溢出效应,将公园城市建设与休闲体育结合起来,免费或低价开放大运会赛事场馆,积极利用桥下、屋顶、街边等城市“金角银边”开辟运动新空间,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城市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使运动热潮真正从赛事场馆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成都,“出门即是运动场、公园绿道享健康”的城市生活图景正一点点变为美好现实。
如今,营造友好的运动环境已经成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社会的体育健康意识明显增强。滑板、桨板、飞盘等潮流运动方兴未艾,线上体育、体育直播等新业态如火如荼,全民健身的热度居高不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在强身健体之外,体育活动本身还带有强烈的休闲和社交属性。空闲时间定期参加体育健身,在享受快乐的同时释放压力、调剂生活,通过运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好,是当下许多人特别是年轻群体青睐的生活方式。
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体育健身的热潮也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日益成为带动产业消费、扩大城市影响力、打造城市品牌名片不可忽视的着力点。以“体育+”为核心,融合文旅等相关产业,打造复合型消费场景,充分释放与体育健康相关的消费需求,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各地马拉松赛事先后开跑,直接拉动了包含体育用品、旅游、住宿、餐饮等在内的“跑马经济”。得益于体育生活的普及,成都市体育产业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增加值达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59%、79%。由环城绿道骑行、龙泉山观日出、公园露营组成的成都“新铁人三项”持续吸引居民和游客争相打卡,反映着城市体育融合发展带来的新鲜活力。
让运动热情更好融入城市生活,离不开城市公共服务的支撑。成都在筹备大运会和促进城市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微更新、精提升,下“绣花”功夫推动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增量提质,降低健身活动参与门槛,厚培体育文化土壤,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这也启示我们,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和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当聚焦现实需求,关注质量内涵,让体育惠民举措切实转化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舒适安逸的“慢生活”到活力四射的“运动热”,成都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品质生活的不同截面。推动城市体育向着更加生活化、便捷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定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成为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生活空间。(赵家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