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关键要用好法治利器


(资料图)

张淳艺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宣布: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等权益,针对扫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消费者可将遇到的此类问题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反映。(相关报道见A5版)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变得十分流行。这种消费方式,方便了消费者,节约了商家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本是多赢之举。然而,一些商家设置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点餐或缴费,反而给消费者平添烦恼。首先,关注公众号意味着授权个人信息,这就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其次,扫码关注后,就会被迫收到公众号推送的广告、优惠券等信息,不仅让人不堪其扰,而且还有落入消费陷阱的风险。

在经营者看来,要求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并通过公众号下单、结账、开具发票,可以使自己获得大批阅读量和关注量,并通过广告和信息推送等方式,培养忠实客户,增强用户黏性。殊不知,商家此举逾越了法律底线,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经营者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同时,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的必要,而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有悖于收集个人信息的“正当、必要”原则,涉嫌过度收集。此外,如果保管信息不善,消费者信息还有被泄露、丢失的风险。

2021年3月,中消协曾公开表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要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的消保委纷纷发布倡议,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不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然而,强制关注公众号的现象依旧在一些地方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商家的违法风险停留在纸面上,难以对其形成有力震慑。不少消费者虽然抱怨连连,但鲜有人站出来和商家较真。商家明知违法,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又进一步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

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关键要用好法治利器。去年3月1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某餐馆通过“扫码点餐”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作出警告和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同年4月,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法院审理一起“扫码点餐”引发的诉讼案件,判决被告火锅店停止侵权,并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删除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这些典型案例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消协明确表示,此次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将视情节采取提示警示、约谈劝喻、支持消费者诉讼、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只有拿起法律武器,才能倒逼广大经营者敬畏消费者权益,恪守法律底线。

漫画/陈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