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1237】持戒的方法次第

上净下界法师2007年启讲于净律学佛院

那么应该怎么做?前面是讲持戒的内涵,持戒的方法、次第看下一段。


(资料图片)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

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

◎执身不动

在本经当中,佛陀讲到持戒的次第,第一个先持声闻戒,比丘的四重、比丘尼的八重,使令我们身口七支能够执身不动。这个“执身不动”,它的动力点,当然主要是从业果的思惟。我们刚开始持戒是害怕这罪业会带给我们痛苦,就执身不动。我不敢犯戒,为什么呢?犯戒会破坏我的功德。

◎执心不起

那么进一步就是,从菩萨戒的心地戒当中,“执心不起”。所以菩萨戒,它每一个戒都有止观的力量。所以你看,我们过去讲菩萨戒,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律仪,一定是怎么样?受菩萨戒你要先成就菩萨种性。菩萨种性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菩提心,第二个是空正见。所以这菩萨戒的每一个戒法都是止观的力量,执心不起,他念念当中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开始不随妄转。当然,刚开始你先从事相上持戒,再求心地上的持戒。

当我们大小乘的净戒成就以后,这个时候在世间当中就没有这个相生、相杀的业报。淫心断就没有相生,瞋心断就没有相杀。乃至于偷盗跟妄语都不现前,就没有这种负债跟欺诳的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用再来世间来偿还过去的业障。所以,这个杀盗淫妄基本上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业果相续,你有这个业就产生来世的果报。

长按识别观看楞严经第九十七讲延 伸 阅 读

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妙法莲心学院宗旨

持戒为本 净土为归

观心为要 善友为依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学习完整《楞严经》

关键词: